“同学们拿起笔写写曾经在三中的日子吧!”一个普通的周末,一个平常的午后,郑老师的一条消息如滚水入热锅,让沉寂已久的QQ群瞬间沸腾起来,老同学们一呼百应,消息提示叮叮咚咚,如同我惊喜的心情雀跃不已。尘封的记忆随之揭开,我讶异于那些过往的画面依然青春鲜活,一举一动、一言一辞,历历如昨。
夏天,是个让一切情绪和记忆变得清晰生动的季节。在那些青春题材的作品里,除了汗水与泪水,除了欢笑与感动,除了白衬衣与校服裙摆,还有最必不可少的是一切故事都发生在夏季。在三中读书的日子就像是我人生中的盛夏,充满了一切奇思妙想与无限可能。
英雄树下金沙江畔,是我们美丽的校园。逝者如斯,物换星移,我的母校三中迎来了她的第四十个生日。还记得三十周年校庆时我刚进入高中,校庆晚会那天,我们搬着板凳走过长长的楼梯,挨挨挤挤坐在操场上,亲亲热热地与同学们嬉笑打闹。炫目的舞台灯光亮彻夜空,演出内容我早已忘却,只记得气氛热烈,我们奋力鼓掌,引颈喝彩,与有荣焉。那时的我们,心头充斥着的又是怎样的感情呢?是否如我现在一样的欣喜与自豪?四十年云飞月走,栉风沐雨,薪火传承,三中从而立之年走向不惑,昔日的春风化雨,今日的桃李芬芳,未来还有更长的旅途继续前行。
十年一别流光速,我从三中毕业已经七年,而距离我与三中的初逢,也已经过去十三个年头。从初一到高三,我踏遍校园每个角落,从逸夫楼辗转到高三园,看她招贤纳士,看她大兴土木,一点一滴,一草一木,我们相互伴随着成长。三中,不仅承载了我生命中最宝贵的六年,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更包容了我青春期的迷茫与尖锐,推着我这只小船悠悠驶向正确的航向。“修德砺志,善知力行,以人为本,创造成功”,十六字在耳,从未忘却。
在三中,我有幸受教于市内顶尖的学科大能,他们言传身教,诲人不倦,是师亦如友。我记得第一次初见班主任郑碧红老师,纯真又可爱,课上她是我们的郑老师,课下她是我们的小红姐姐,语文课的保留节目“课前一讲”、每天轮换的“班级日志”,为我们带来多少欢声笑语与珍贵回忆,又给我们建立了无数个展示自我、树立信心的平台。我记得第一次见识陈柏羽老师板书时的惊叹,下课铃响时那些优雅的化学公式刚好铺满整个黑板。一开始我总以为陈老师不苟言笑,他却每每在课堂上妙语连珠,细看眼中也总是一片笑模样。我记得第一次鼓起勇气向廖柏松老师提问,他带着招牌“坏笑”,佯装生气:“这个上课讲过的嘛,不认真!”然后再耐心向我点出破题关键,言犹在耳。我记得陈晓翔副校长常挂在嘴边那句:“保持你心灵的纯洁与善良,保持你情感的热忱与丰富……”。我不是最出色的学生,我的老师们却是最鞠躬尽瘁的明灯。
在三中,我收获了真正的宝贵的友情,结识了许多志趣相投的朋友,是友亦如师。读书时我们相互扶持,彼此勉励,多少个清晨与夜晚,畅谈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那些稚气天真的话语,慰藉了我的心灵;毕业后我们天各一方,偶尔联系,每一次久别重逢都像是与君初遇,彼此关心,毫无间隙,物己喜悲总有倾诉对象。很多同学毕业后再未相见,可能今后也难重逢,依然长久祝福,感谢此生有你。
我记得很多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很多感悟、感伤、感动的瞬间,此去经年,我也曾有过一剑霜寒十四州的豪气,有过为赋新辞强说愁的矫情,有过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苦闷,有过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情愫暗生,有过少年子弟江湖老的洒脱,有过且尽生前有限杯的自我纾解……在这个冬夜里,时间冲刷出流光溢彩的记忆碎片,永远闪烁在成长的长河里,让我觉得自己并不虚度此生。
我稀里糊涂又懵懵懂懂地长大,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走到了少年时的我尚未设想过的年纪。多少次午夜梦回,我好像仍然停留在那个永不结束的夏天,蝉鸣鼓噪,电扇吱吱呀呀,风把蓝色窗帘掀起一角,露出窗外金灿灿的阳光和郁郁葱葱的植被来,而我上课打了个盹,被同桌叫醒,讲台上的老师停下板书,将教案又翻开新的一页。
2018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