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中的校园里呆了十八年,十八年,我的牙牙学语蹒跚学步,我的天真烂漫,和我的豆蔻年华都发生在三中这个不大也不小的园子里。
我出生的那栋灰楼已经只存在于父母与老一辈的口中了,于我,早已没有记忆。它不像图书馆前的那三颗梧桐依旧发芽落叶,终究还是变成了铸成岁月的尘土。
我能记起的,是从老教学楼开始的。我爹在教室里上课,我就自己在办公室做作业,或者拿着粉笔在水泥地上画画。于是学生最怕的年纪主任办公室的地上经常被大头娃娃占领。那时候的老教学楼灰灰暗暗的,地板是裸露的水泥地,墙壁也是刷得灰白的,凑近闻还有墙皮特殊的味道。可惜08年的地震震碎了教学楼的瓦片,震掉了拐角的瓷砖,不久后,拖拉机拉走了老教学的碎片和红砖,拉来了新教学楼的钢筋水泥。
后来我上初中了,在现在的高三园,是原来的老初中部。老初中部只有两栋楼,一栋教学楼一栋办公楼,还有一个篮筐也歪着,地面也不是很平坦的风雨操场,我只在那里呆了一年,然后同样的过程,老楼倒,新楼起,摇身一变变成了现在灯火通明的高三园。初中的那几年,校园大修,我们一年辗转一个教学楼,慢慢蹭到毕业,三中的老教学楼基本上都被换掉了,就像当年的三中初中部一样,一去不复返了。
后来上了高中,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而也是从我们高一那一年开始,需要每天穿校服上学了。十六七岁的时候一起嘀咕过校服有多丑,然后想着各种法子怎么不穿校服逃过检查,怎么在校服里再穿下一整套衣服。现在想起来,那个年龄段还真是好叛逆,宁愿四十度的时候穿整整两套衣服,也不愿安安分分的穿校服。
在我记忆里的高三园永远都是灯火通明,尤其是每次周练的晚上,能被启动的教室都坐满了人,头顶上亮堂堂的白炽灯照出电风扇一圈一圈的光影。三月的高三园是最美的,因为枯萎了一整季的树开始发芽了。我到现在还记得楼角的一颗大树,嫩绿色的新叶明晃晃的印入眼帘,太美太美以至于大家上课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分神去看看那片绿。
后来,我终于高三结束,要离开三中了。高考完的那天傍晚走回家,抱着仅剩的几本书哼着小曲儿往前踏步,把校园甩在我的背后。在以为熬过了高三,人生就再也没有艰辛的十八岁,离开了我出生到成年的校园。而后每次的再回首,我于三中,只能如同在街上偶遇曾经的故人一般,可以握手寒暄追忆过往,但也只能客气的结束。
这么些年了,也不知道图书馆前的那几颗梧桐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