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山水——攀枝花市三中高2019届教师 陈亮
作者:陈亮 发布时间:2018-12-18 17:40 浏览次数:
2198
次
前几天看抖音,有一个风景视频使眼前一亮:冬日,阳光从法国梧桐树粗犷的树枝间哗啦啦泼洒下来,地上,婆娑的暖暖的光影,枝头,个别不愿离开母亲怀抱的金黄的叶子在慵懒地烤着太阳打着盹儿。镜头慢慢移动,阳光跟着摇曳……哇,这是哪里?冬日还有这般明媚风光。仔细一瞧,年级小姑娘的抖音号,哦,对了,这就是我们三中嘛,三中的聚贤苑。
提起笔来准备写校庆文章,想写、值得写的内容太多,犯愁,选择困难症也。
若要写人,三中值得尊敬和怀念的领导、前辈、同事很多,不好下笔,比如拟个题目:我最尊敬的三中前辈,写了这位就难免疏远了那位,犯难。讲到这个问题我忽然想起了大学时代的某位先生,先生每学期大概都要出一本书,书的内容五花八门,有研究儒家传统文化的,也有研究皇帝养生术兼谈房中术的;但不论书的内容多么繁杂,书的扉页永远写着几个含情脉脉的小楷字“献给我最亲爱的梅妹,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一切”。这个“梅妹”其实就是这位先生的夫人了,当时只羡慕老先生的爱情,越老弥坚啊,现在想起来,却是真的佩服老先生的情商啊,平时不买菜不做饭不刷锅不带孩子不管家又怎么样,你看我有多爱你,彪炳史册啊,谁敢来辩。
于是乎,关键词“三中”敲进了脑海,搜索,就哗啦啦跳出了文章开头冬日三中聚贤苑的那抹风景,就写写三中聚贤苑吧,写写三中聚贤苑那半亩山水。
写到三中聚贤苑,要先说说这名字的由来。聚贤苑——先贤聚会之地,最早在这里安家的先贤有思想家马克思、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有民主斗士闻一多、文学先驱周树人……日里,夜里,风中,雨中,这些老先生都守候在这里,守护着校园的圣洁与宁谧。
最后入驻聚贤苑的先贤要高大威猛得多,因为其父叔梁纥身长十尺,身长十尺是个什么概念呢?姚明姚大中锋大家都熟悉吧,身高226厘米,叔梁纥身长十尺约合现在的231厘米,比姚大中锋还高,吓人吧。但此人入驻聚贤苑却不是因为父亲的恩荫,而是实至名归的白金殿堂级人物,此人姓孔名丘字仲尼,封号大成至圣文宣王,昵称孔夫子。夫子的塑像坐北朝南,仪态端庄,面容慈祥,俯视三中主教学楼“教泽园”,默默地注视着他的第N代传人教育着今天逆天的零零后徒子徒孙。
孔子塑像的下方是一块呈四十度仰角的倾斜草皮,上面点缀着四个大字: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三中的办学思想之一,这一思想是西方的舶来品吗?并不是,修己安人、仁者爱人——孔子的思想里已经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和古希腊先哲一样,孔子的思想核心就是高度关注人与社会。恰逢五四新文化运动百年,打倒孔家店、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狂热的带有极强政治性的“非孔运动”后,在重建信仰的新征程上,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又被重拾,拂去尘埃,穿上新衣,注入新的血液。说来惭愧,作为教育者,我们不难发现,在具体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上,我们今天其实并没有超越两千年前的孔夫子。仅仅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第一,对教育者的自身的要求,宏观上,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陶行知先生把其概括为教师的基本准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实,就这八个字的基本要求,对一个有最基本职业操守和教育理想的教师而言,终其一生,也不敢松懈。第二,教育者的素养和教育方法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学行结合、专业乐业……这些都是我们今天的教育者想到却难以践行的精髓。
三中,我们的几任校长,充分地发掘和传承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精髓,内化成我们的办学思想,一代代三中学生,沐浴以人为本的光辉,讲真话,做真人,追求真知,行谦谦君子之所行。三中,虽只有四十年的创校时间,但却传承了两千年的办学之魂。
教育需要引领,作为偶像级的教育大咖,孔子在今天并不过时。不想再谈严肃的教育话题了,接下来聊一聊关于孔老夫子的偶像崇拜。
公元2016年6月5日晚6点30分左右,2016届学生高考前集中在逸夫楼上晚自习,我们几个班主任在校园里散步,等会儿到本班自习教室站好最后一班岗。突然发现,孔子塑像前聚集了许多学生,莫不是有学生出现了突发情况?几个老师赶快跑上前看个究竟。怪事,我们一去,学生哗啦啦作鸟兽散。呈现在眼前的场景是,至圣先师孔夫子的塑像前贡着七八个苹果、橘子、一块十块零零散散的几堆钱。老师们相视一笑走开了,没有动任何“贡品”。
贾宝玉因为有通灵宝玉,所以吟诗作对时脑袋很灵光。我等出娘胎都是凡夫俗子,所以历史上沿海渔民出海前要祭拜妈祖,内地家庭要供奉文昌、观音菩萨,日日拂拭洒扫,年节上香供奉,不求福报,但求平安。网上说,高考神校——安徽毛坦厂中学校园内有棵百年老柳树被尊为神树,每当高考前香火无比旺盛,卖香烛贡品的摊位数百米长,来祈福的当然大多数都是高三的家长。孔夫子他老人家一手开创了中国的平民教育,“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在中国的学校里供奉了几千年,我们的民族文化血脉就是在祖先们对孔子的日日行礼如仪中传承下来的。和毛坦厂中学的家长、学生在高考前去祭拜一棵什么“神树”比较起来,我们的学生非主流式“祭拜”至圣先师孔夫子并没有错,无关封建思想,也无关唯心主义价值观,他们只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给自己以积极的心理暗示而已。
只不过,晚自习时我告诉我班学生,要文明祭祀孔子哦,孔子说,君子义以为上,所以,金钱是无法打动孔子的,钱还是自己留着花吧。香烟之类的更不要作为贡品,这种混合丙酮尼古丁阿莫尼亚的玩意儿是新航路开辟之后才传入中国的,肯定不和主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孔老夫子的胃口。如果孔老夫子真抽了烟,那多半你考试时脑袋要犯晕的。好了,我班提前十分钟下晚自习,愿意的同学都到孔子塑像前鞠个躬许下心愿吧。
学生祭拜孔子的故事还有一个幕后花絮,听说,作为“贡品”的一小部分零钱被校园内玩耍的一伙小朋友拿走,到小卖部买了零食一起分享。我在想,在孩子们大快朵颐的时候,是否清楚他们是在享受孔夫子的福报呢。还有,孔老夫子是否喜欢吃零食这个问题也需要考证,也许老夫子平时就一箪食一瓢饮大葱下煎饼,逢年过节才啃啃干腊肉(束脩)呢。
自从发生了贡品的故事,每当我路过孔子像前,我都会微笑着看一看老夫子,好像老夫子也在朝我微笑呢。原来呀,孔子他老人家并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图腾,在孩子们心中,他就是中国的圣诞老人,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我想,十多年后,当我的女儿要高考时,也许我也会让她在孔夫子塑像前许下心愿。
半亩山水,不但有人,还有物,有先哲,还有萌宠与神兽。
三中第一萌宠,大白鹅。性别:雄性,年龄:5岁,家庭住址:三中聚贤苑小竹林,家庭成员:一夫一妻一妾,家庭财产情况:坐拥半亩山水园林不动产。
这一家子是从哪里来,到三中来干什么?孟母三迁,是来陪读的吗?
传说,大白鹅是受法海秘旨来捉拿许仙娘子的,但至今也未觅仙踪,它一家子反而过上了逍遥快活的生活。
刚到园子里时,大白鹅很胆怯,见了生人靠近就会伸长脖子嘎-嘎-嘎的大叫,闲杂人等统统不敢靠近。
再强的汉子也有黑的夜晚凉凉的被窝,慢慢的,大白鹅也很寂寞。有人来的时候还可以叫两声,或追着小孩跑寻个乐子。但平日里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大白鹅总是寂寞的时候居多。
大白鹅的精神日渐困顿,食量也越来越小,看来要出师未捷身先死了。好心的保安大叔想出了一妙招,心药还需心药医,给大白鹅找个伴儿吧。于是,故事就圆满了,从此,一家人坐拥山水徜徉林海,好一个田园牧歌的生活。
周末,小竹林是孩子们必去的地方,三中很多孩子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家禽应该就是这只大白鹅吧。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我家孩子的第一首唐诗也是在大白鹅这里现场教学学会的,至今我也不清楚,到底是我教会的,还是鹅教会的。
大白鹅家旁边是一方小池塘,小池塘里春有蝌蚪夏有蜻蜓秋有金鱼冬还是有金鱼,但这些生灵都不是这一汪水泊的主人。三尺水泊的真正主人有几个显著特点,其声如洪钟郭子仪,眼似铜铃赛张飞,但身子却似矮戳丑的武大郎,这就是三中大名鼎鼎的第一镇池神兽——牛蛙大侠。
牛蛙大侠爱叫唤,但也不是每时每刻都要叫,不叫则以,叫起来那绝对是声震屋宇气冲霄汉。我之所以称呼它为大侠却不仅仅因为它的眼睛大嗓子粗,而是一些其它原因。其一,我仔细观察过,牛蛙大侠的叫唤并不因人的存在而转移,无人时它叫唤,有人时它叫唤,小孩子在那里对着它吼叫它也叫唤,此乃大将风度也。其二,牛蛙大侠时常要受到小孩子的挑衅和威胁,因为小孩在嗓子上总是压不过它,就有小孩商量要想办法捉住它。说来容易做来难,孩子们想出再多的办法都难以凑效。牛蛙大侠的居处为假山乱石堆中,日常小憩玩耍的地域为呈扇贝状假山的石洞口。小孩用声音去恫吓它,它不理,用小石头去扔它,它不理,但若有小孩用长竹竿去捅它,那它至少有两种选择:轻松的退入巢穴或噗通一声跳进池塘,此乃孙子兵法之狡兔三窟。奇人多异相,再加上满满的智慧,牛蛙大侠之称,当之无愧也。
我喜欢的,还有小竹林后面的小山坡,大梯道上去中间有一条小路穿过小树林到高三园宿舍。这里是小鸟的乐园,每次从这里路过时,我都要停下脚步,听斑鸠的咕咕鸣叫,听野八哥唱歌,看各种不知名的鸟儿在枝头欢唱。时而还有一两只小松鼠哧溜一下从面前的草丛中蹿到树上,到了树梢头再回头露出狡黠的鼠光瞄你一眼。
最喜欢在夏日的午后路过这里,悄悄地站一会儿,鸟儿欢唱,蝉儿鸣啾,闭上眼睛,仿佛回到了童年乡下的快乐时光,袅袅的炊烟缠绕在村头,悠扬的牧笛随风飘来……。在城市的中心,还有着这样一方天地,储存着自然的密码,唤醒童年的记忆。
这半亩山水既有自然的惠赠,但更多的是人的经营,是三中文化的传承。前几天,毕业三四年的学生在微信上问我,三中的大白鹅还好吗?我调侃她,你不问教过你的老师们现在过得怎么样,反而要问一只大笨鹅,它过得很好,丰衣足食、夫妻恩爱、隐逸山林、放浪形骸……。
其实,对于大多数学子来说,对于母校的念想,不是镌刻在墙上的烫金大字,而是老师不经意间的一句鼓励的话语,亦或是校园的一座亭、一棵树、一只萌宠,斯人斯物的背后都是情。
北大的学术猫老了,在打着盹儿,三中的大白鹅叫起来了,欢迎校友回家。
半亩山水无求其大,三中事业蓬勃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