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逆为顺——敢
高2023届16班 杨薪颖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这是我在老一辈们那儿听到的关于长征最多的语句,那时便觉得长征是苦字最好的“代言人”。然而长征不仅仅是艰辛的跋涉,其中凝聚着伟大的精神,凝聚着理想和信念,更是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点。
1934年,在对国民党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主力开始从长江以南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实施战略转移。当时形势可谓十分严峻,四面楚歌也不过如此——粉碎“围剿”无望,且孤立无援。那么党是如何通过长征将逆境转为顺境的呢?答案为以下四点——乐于吃苦,勇于战斗,直于求实,善于团结。当然,这也是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我想这四点可以凝聚为一个字——敢。
既然反攻一路走不通,那就应改变路径,敢改路径。一个“敢”字,推动红军开始长征,谱写了一首壮丽雄歌;一个“敢”字让红军主动撤离中央苏区,重绘适于自我的革命道路:一个”敢“字就这样悄悄扭转了历史。
长征之前,我党的行动皆以苏联为学习效仿对象,苏联实行“城市包围农村”,我们也效仿,然而结果并不理想。长征之后或说在长征之中,我党却将路线改变为“农村包围城市”。这在历史书上只是简单的一笔,却凝聚着长征中的许多重大事件,许多重要决定。
如今,我们难以想象,也难以了解每个决策的改变需要多大努力——旧的观念已经形成,新的想法难以介入。何况在危急关头,每一步无异于刀尖试步。一个不知能否成功的转变为何能定下?我想就那一个字“敢”,敢于改变,敢于创新。纵看红军的长征路,云南,四川,贵州……所经之处都为当时的偏远贫穷之地,不说国民党的追剿,光行走的艰难就需要极大的勇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描述的就是这样一种“敢”的精神吧。
而现在,新的时代有新的长征路,但这并不意味着除旧,伟大的长征精神还需要我们继续传递。长征精神如何传递?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落实于生活,例如“创新”这个时代话题,要想另辟蹊径就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带动创新,实践长征中的“敢”,走好新的长征路。敢于向前,敢于与众不同,敢于质疑权威,敢于挑战自我,敢于逆流而上,如此,才能转逆为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