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一区一区区三区四区_已满l8点此进入甸伊老夫子_特黄无毛一清二楚在线观看

?
欢迎访问四川省一级示范性高中(引领型)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官网
主页 > 师生园地 > 教学科研 >
师生园地

教学科研

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努力实现二者协调发展
作者:攀枝花市三中  发布时间:2010-10-20 16:12  浏览次数:
摘要:教学与科研是涉及两方面不同领域的两项活动。教学与科研相对独立,异质性明显。然而,它们又共存于高校这一特定的环境之中,是具有内在联系的辩证统一体。通过适宜的协调和处理,两者的关系可以得到强化,并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关键词:教学 科研 协调发展
一、正确处理高校教学与科研的辩证关系
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与科研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我们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与科研的辨证关系,强化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途径,促进两者良性循环,切实地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大任务。教学是高校的基本任务,科研是高校的重要任务。教学能推动高校科研的发展,科研能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不同类型的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不尽相同。
(一)教学推动高校科研的发展。现代高等教育的教育思想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强调全面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使受教育者的文化知识、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等都能得到全面地发展。而只有教师是创造性人才,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态势来看,大学的教学必须处在知识发展的前沿,否则人才培养质量便永远赶不上时代的步伐。而科研是获取学科前沿知识最为直接、迅速、有效的途径。
(二)科研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科研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通过科研获取了丰富的学科前沿知识,掌握了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和趋势,了解了专业发展方向与最新成果,从而能在教学中从高层次统驭和把握本专业的知识体系,与时俱进地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及时将科研能力迁移为教学能力,将科研成果不断转化为教学成果。教师持续地、不断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能确保高校稳步、持续地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教师贯穿在科研中的创造精神,有利于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二、努力实现高校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坚持教学优先和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原则。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并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这体现了国家对每一所高校的法律要求,也是由高等学校的根本属性所决定的。确定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就必须把教学置于最优先的地位。教学质量是教学型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把人、财、物等最主要的教育资源,投入到教学第一线上,在教学改革上动脑筋,在创造上下功夫,这才是教学型高校谋求发展的根本出路。教育部(原国家教委)曾提出“分层次、多模式组织高等学校科技工作”的方针,把全国千余所高校分成少数重点高校、以本科为主的高校和专科与新办本科院校三大类,分别提出了不同的目标与要求。尽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的规模和内涵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教学型高校实际上包括部分以本科为主的高校和全部专科与新办本科院校,教学为主、科研为辅的基本办学定位不会改变。因此,教学型高校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研究重点与研究型大学不同,科研与教学这两种社会职能不可能分离。应该确立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基本思路,重点开展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应用科技研究,并重视教育科学与教学技术的研究,深入进行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学校要建立和完善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的激励机制,在科研立项时注重引导,在教学质量评价中予以重视,尽力避免完成任务式的达标科研和受利益驱动的效益科研。
(二)根据学校实际,摆正科研位置。很多教学型高等学校,出于提高科研水平,快出科研成果,促进教学工作的良好愿望,从指导思想上把科研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甚至提出了教学、科研“两中心”,教学科研并重的办学方针,希望促进教学、科研的同步发展,这是可以理解的。正是这种常规的思维定势,再加上教学效果的内隐性和科研成果的速显性,不少高校便依据重点大学的经验,凭直觉认定科研能够促进教学,并从奖励、晋升、分配等制度上大幅度向科研倾斜。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偏离了教学型高校教学为主的合理定位,脱离了目前的实际科研水平,也必然会导致广大教师自觉和不自觉地放松教学要求,留出更多精力投向科研。而实际上,在教学型高校中,真正具备研究能力的教师是很有限的,在研究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期待真正的研究活动也是不现实的,即使形成一些研究成果,往往也是为了满足教师出版或发表研究论文的需要,或者出于对评定职称的压力,不完全出于改进教学或发展教学的目的。因而,过高的科研要求和过份的科研投入不仅不能促进教学,反而可能干扰和妨碍教学。由此可见,科研上盲目攀比是没有出路的,不能体现自己的特色,也形成不了自己的优势。只能引发科研工作的浮躁之风。强调教学型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协调发展,追求的是教学与科研的唯物辩证关系,目的是要找到一个教学与科研的非对称平衡点。而这个平衡点在不同国度,不同高校,不同时期是动态的。我国教学型高校既不能与世界知名高校相比,也不能与国内重点扶持的一流大学相比,因为经济实力、师资水平相差太大;甚至同类学院也不能盲目攀比,有少数专业性学院虽然规模不大,但办学历史悠久,行业优势明显,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而在近几年才升格的本科高校中,办学条件普遍不太好。首先是教学设备短缺,距离合格的教学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更谈不上完备的科研设备。其次是师资队伍薄弱,完成教学任务已很困难,大部分学校师生比已经达到1:15以上,有的已近1:20。这些高校当务之急是抓紧师资引进与培训,加强教学中心地位,把教师原本已经非常紧张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教学上,过好本科教学关,而科研工作则应该循序渐进,稳步发展,逐步提高。
(三)区别工作性质,分类提出要求。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重要职能之一,即使是教学型高校也应该有一定的科研要求。但是科研工作如同其他工作一样,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应该有主有次,有一线和二线之分,有直接和间接之别。对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要求是否要提出,提多少,都应该认真斟酌,切不可相互攀比,盲目平衡,以免造成新的不平衡。首先可以把教师分为教学为主和科研为主两类。真正把具有科研能力,又有科研热情的同志推上科研第一线,并为他们创造优越的物质条件和政策环境,使他们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出高水平成果。而那些教学水平很高,科研能力相对薄弱的教师就让其搞好教学,在教学上创造出优异的成绩。即使是同一职称的教师,对专业教师科研要求应该较高,对基础课教师应该较少,让其主要精力用于教学。大家都清楚,在目前这种职称评审方法下,职称高低不完全等于科研能力强弱,对科研任务的要求不仅要按照职称的高低,还要依照个人能力和本人意愿,根据不同情况,指令和自愿相结合,兼职和专职相结合,努力造成既有一定政策压力,又有一定选择余地,心情舒畅,环境优越的科研环境。要建立和完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利益驱动均衡机制,把科研工作的基本点建立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上。既要让做出高科研成果的人获得高回报,也要让教学有高质量的人得到高收入。这样才能推动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协调发展。其次,按照不同专业技术岗位和职务,确定不同的科研要求。对以科研为主的教师应该下达科研任务,但是不必脱离教学岗位;对以教学为主的教师要有科研要求,但是不一定下达硬性指标;对教学辅助人员不必提出科研要求,但是要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开展工作研究。归根到底,学校学术声望要靠高质量的教学与科研成果,要靠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而这些都需要强有力的行政调节机制,要有学校的引导和扶持,根据社会需求,改善科研条件,调动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仅靠利益诱导是不行的,靠人海战术,科研“大跃进”,更是劳民伤财。
要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除了上述三个方面的基本思路外,还要重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道德调节作用。在现实的社会背景下,在教学与科研的运行过程中,应该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应该从大局出发,权衡利害得失。坚持对学生负责和学术进步的一致性,在努力搞好教学的前提下,开展科研工作。如果每位教师都这样做了,高校才能真正实现自己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福建日报,2001-3-1
[2]蔡克勇: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3]陈必发:教育科研需要激励管理,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5-3-1
[4]安晓宁: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成都大学学报,2002-5-1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日
? 合川市| 宿迁市| 视频| 泰宁县| 张家港市| 屏南县| 和平区| 宜黄县| 视频| 枣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