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强化攀枝花市高中班主任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打造优秀班主任教师团队,最大程度地发挥“三名工程”名优教师的示范、指导、辐射作用,经攀枝花市教育体育局,攀枝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决定成立攀枝花市张云名班主任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为保证“工作室”正常运作,发挥预期作用,实现既定目标,根据文件精神,特制定本章程。
一、工作室组织
1.工作室名称:攀枝花市张云名班主任工作室;
领衔人:张云,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
成员:陈桃: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
卢忠良: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
张利佳:攀枝花市大河中学;
舒前会:攀枝花市盐边中学;
王炜鹏:攀枝花市盐边中学;
李群:攀枝花市十五中;
高梦馨:攀枝花市十二中
宋晓丽:攀枝花市米易中学;
何显英:攀枝花市米易中学
2.工作室分工
(1)工作室领衔人负责统筹安排工作室的各项工作,协调成员之间的合作,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学员起好“传、帮、带”作用,力争使每名学员从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有一个质的提升。
(2)工作室成员应按照分工负责各自的工作任务,确保工作室工作的顺利进行。
(3)工作室成员应互相配合、协作,共同完成工作室的各项任务。
(4)工作室成员应遵守工作室的各项规定,维护工作室的形象和利益。
3.工作室职责
(1)共同制定、修改工作室章程、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
(2)共同制定、修改工作室各项管理制度;
(3)共同制定、修改工作室重点建设项目方案;
(5)共同制定、修改并审定工作室财务运行报告;
(6)共同讨论并审定其他重要问题;
(7)共同开展各项活动。
(8)团结协助,尊重知识产权,不擅自发表共同研究的成果;
4.工作室在攀枝花市教育体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领导下,在名校长,名专家工作室的指导以及数学学科的充分协助下开展工作。
二、工作室目标
切实提高成员的个人修养和专业素质,使工作室成员逐步成为市、区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师,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协进”作用,促进成员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型,力争形成在市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具有引领和辐射作用的中学班主任骨干教师研修队伍。
三、工作室任务
1.开展教育科研,围绕立德树人、教育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等热点难点开展专题研究。一个周期内工作室至少完成1项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形成5项以上成果(含正式刊物公开发表的论文、教学成果奖励和公开出版著作等);
2.组织开展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工作室每年通过听课磨课、跟岗实践、交流研讨、专题讲座等方式组织工作室成员集中研修不少于4次。领衔人每年开设专题研训不少于3次,每年面向成员开设公开课、研究课、观摩课或专题报告等不少于2次,对每一名成员分别开展听评课不少于1次。每位成员每年开设公开课、研究课或专题报告等不少于2次;
3.积极承担各级各类培训、教育帮扶、教学改革等项目。至少要建立1个教育帮扶基地或专家示范点,每年开展教育帮扶、示范活动不少于2次;
4.根据攀枝花市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展示活动安排,高质量完成年度展示任务;
5.培养青年教师,提高教育质量,承担青年教师指导任务,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6.开辟“工作室”专题网站,公布工作室相关内容,及时发布教研信息和研究成果;
7.通过多种渠道,进一步放大工作室的示范辐射作用,在全市甚至更大范围内建立有效的成果共享机制。
工作室力争实现“五个一”:打造一个有特色的教研团队,做好一个有价值的课题研究,上好一节高质量的课堂观摩,搭建一个多功能的网络平台,取得一批有意义的科研成果。
四、规章制度
1.会议制度
所有成员需按时参加工作室活动,不迟到,不缺席,有情况及时请假。
(1)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安排部署本月工作室工作计划,检查上月工作计划落实情况;
(2)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室总结会,安排本学期需展示的成果内容及形式,各成员对本学期工作开展完成情况进行汇报,总结经验、探讨存在的问题,领衔人予以点评;
(3)每学年至少安排一次理论研讨会,确定工作室的大项方向并细化责任分工;
2.工作制度
(1)工作室主持人与工作室成员签订《名师工作室成员协议书》,在完成工作室研究项目和个人专业化成长方面制定周期发展目标,规定双方职责、权力及评价办法;
(2)工作室主持人与工作室成员一起制定具体进步计划,安排培训、学习;
(3)工作室成员必须参加工作室布置的传、帮、带教培训工作,完成工作室的学习、研究任务,并有相应的成果显现。
3. 学习制度
工作室成员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1)按时学习。工作室成员平时学习以自学为主,同时要根据研究方向,确定主题,每学期至少集中学习一次,并集中交流学习心得;
(2)按需学习。工作室成员在每学期自我发展计划中明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按需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
(3)请进来,走出去。有条件的情况下工作室请专家到我市进行教育教学专题讲座,并组织安排成员外出学习。
4.经费使用制度
(1)合理安排使用上级下拨的工作室经费积极开展活动。经费的使用要做到专款专用,工作室根据经费使用范围和相关财务制度规定进行监督管理。
(2)经费主要用于工作室成员的培训、课题研究、鉴定评价、外出学习、购买资料、成果奖励及推广等方面。
5.考核制度
工作室学员由领衔人结合市教体局对工作室的考核情况予以考核。
(1)工作室定期对成员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教学成果、科研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
(2)对于表现优秀的成员,工作室将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激励其继续发挥优势,为工作室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对于评估不合格的成员,工作室将进行指导和帮助,促使其改进和提高。若经帮助后仍无法达到要求,可考虑取消其工作室成员资格。
五、工作措施
1.工作室每位成员要制订个人的成长计划,以及每学期的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工作计划;
2.工作室成员在校内(区、市)每学期承担一次研究课教学或者专题发言(讲座);
3.以各级各类比赛、展示为契机,工作室成员按照要求及评价指标积极参加比赛或展示;
4.培训学习。每年组织一次对教学教研能力提升有关的外出培训或组织一次教育教学专题讲座;;
5.撰写论文、交流研讨。每一个学员都要积极、认真撰写教学论文,并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交流教研活动,分享经验或学习经验,争取在各级论文比赛中获得较好成绩,积极在国家、省市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
6.送教帮扶。每学期到薄弱学校送教一次,发挥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用。
7.工作室成员积极根据工作室的研究项目积极收集并上传与研究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
8.工作室成员一周至少听一次课,带着问题走进同事课堂,虚心向同行请教;
9.工作室成员坚持写教学反思,一学期至少写教学随笔或者手记等5篇;
10.工作室成员主动撰写经验总结文章。
11.规范工作室日常管理和考勤。
12.加强与其他工作室、研究团体的交流与互动,实现资源共享、思想碰撞、共同提高;
13.每学年主要由领衔人负责,对工作室成员进行年度考核,并把考核情况以及研究成果在工作室公布、交流。